本會活動

第二次「善心善行交流會」暨 認識癌變健康講座

2025年08月27日

大中華癌病基金會於829日隆重舉辦了2025年第二次「善心善行交流會」,匯聚各界智慧,共同推進基金會的發展及香港慈善事業,為癌症患者帶來更多福祉。

  基金會很榮幸邀請到多位政府高層官員及社會賢達蒞臨指導,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以及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吳偉龍先生。此外,基金會一眾核心架構成員亦踴躍參與,包括基金會創辦人鄭錦鐘博士、梁智鴻醫生、高永文醫生、劉陳小寶教授、鄭泳舜立法會議員、保良局何芷韻主席等。

基金會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鄭錦鐘博士SBS, MH, OStJ, JP分享基金會半年來的工作成果

  基金會創辦人鄭錦鐘主席在會上分享了基金會半年來的工作成果。「藥物資助計劃」自今年3月正式啟動起,累計批核金額達165萬港元;「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NPP)方面,基金會已成功與石藥集團和正大天晴藥業合作,並將兩款分別治療宮頸癌和小細胞肺癌的創新藥物送抵威爾斯親王醫院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免費讓病人使用;此外,基金會亦通過免費「專家第二意見」計劃資助了8個個案。這些具體成果充分體現了基金會在藥物援助、患者支援及專業諮詢服務方面的積極推進。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GBS, IDSM, JP致歡迎辭

政務司司長出席致辭

  大家好!我很高興出席今日大中華癌病基金會第二次「善心善行交流會」。

  癌症是全球公共衞生的重要議題。香港與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一樣,癌症新症數字因人口高齡化而上升。政府非常重視癌症的防控工作,早於2001年成立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並於2019年推出《香港癌症策略》,透過訂定工作優次和方向,包括預防、篩查、及早識別、診斷、治療、以至紓緩,全方位推行癌症防控措施,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質素和存活率。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轄下的癌症專家工作小組,已經為11種主要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肺癌和肝癌等,制訂本地建議。特區政府根據專家工作小組的建議,先後推出了子宮頸普查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以及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篩查出來的癌症個案大多屬於早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大大提高存活率。

  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針對常見癌症,以風險為本逐步制訂篩查計劃,包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協助肺癌篩查和推行乙型肝炎篩查以防治肝癌。這些措施將提升早期診斷的機會。

  要減低患癌的風險,第一級預防策略,即減少接觸致癌風險因素,至為重要。政府一直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 包括宣傳、教育、推廣、立法控制及規管等措施,鼓勵市民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避免煙酒、健康飲食、恆常體能活動 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以減低包括癌症在內的非傳染病的風險。

  防控癌症路上,非政府組織的參與也是關鍵。大中華癌病基金會作為非牟利慈善人道機構,一直以「凝聚善心,助解癌困」為宗旨,致力為公眾提供癌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推行藥物資助計劃,以及支持科研及臨床計劃,為癌病醫療發展作貢獻。

  基金會的成立,凝聚了社會各界的善心力量,為癌症病友和他們的家屬提供財政上和精神上的支援。我衷心感謝基金會的貢獻、善長仁翁的慷慨捐款,以及所有參與者的支持,共同努力推動癌症防控,並為癌症 病友和家屬 傳遞希望。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健康是1,其他是後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在未來的日子,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癌症防控的工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臨床應用,應對不斷變化的挑戰。我們亦會繼續與社會各界同心協力,為癌症病友和家屬提供全方位支援。

  最後,我祝願今日交流會圓滿成功,各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多謝大家!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致歡迎辭,指政府將持續優化相關政策並提供有力支持,並期待基金會能惠及更多有需要人士

  交流會上,與會嘉賓與基金會同仁就如何深化慈善服務、引進更多新藥物、拓展資助名額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各位嘉賓亦對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在支援癌症患者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與成就給予了高度肯定,特別是基金會為癌症病人提供創新服務計劃的成功啟動,讓更多患者得到適切的治療和支援。

  交流會上亦同時舉辦了「認識癌變 健康講座」,並由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醫生主講。戴醫生在講座中強調了癌症預防的重要性,並闡述了癌症成因,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及「愈早發現生存率越高」的關鍵信息,鼓勵市民透過健康生活和定期篩查,及早發現和治療癌症,以提高治癒率。講座內容豐富實用,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癌症預防和篩查知識。